频繁倒极电渗析设备在制造纯水技术中的应用

时间:2013-08-03 作者:admin 点击:601次

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饮用水与健康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,饮用纯净水已进入千家万户。目前广泛应用于纯净水制造领域的原水处理技术有频繁倒极电渗析(EDR)技术和反渗透(RO)技术,同时作为自动化程度较高,可操作性较强的EDR和RO,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联合使用〔1〕,两种技术在矿物质成分的分离原理、工艺与及维护保养都有所不同,特别是预处理要求上RO有更严格的要求。本文通过对EDR和RO的脱盐原理、流程设计及防垢措施等方面的介绍,分析EDR与RO结合制造纯净水流程的优点和经济价值。

一、 频繁倒极电渗析(EDR)及反渗透(RO)的脱盐机理
频繁倒极电渗析技术(EDR)是在电渗析(ED)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ED是利用阴、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、负电极之间,并通过有特定性能的隔板将两张膜隔开,组成浓水和淡水两个系统。当向隔室通入阴阳离子的含盐水、在直流电场作用下,淡水隔室的阳离子如Na+,向阴极迁移,阴离子如Cl-向阳极迁移,Na+和Cl-分别透过阳离子交换膜CM和阳离子交换膜AM而迁移到相邻的隔室中去。这样淡水隔室中的阴、阳离子浓度逐渐降低,浓水隔室中的阴、阳离子浓度逐渐升高,从电渗析器中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出淡化水和浓缩液〔2〕。其脱盐率可从45~99%选择。
EDR是根据上述原理,每隔一定时间,正负电极极性相互 倒换-称频繁倒极,同时浓水隔室和淡水隔室亦相应调换,起到自动清洗离子换交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,以确保脱盐率长期稳定,EDR的流程如图2所示,EDR从70年代的成功开发,近十年成功地把电子控制技术引入EDR控制系统,使得EDR应用越来越广。我国的EDR与美国和日本的EDR技术基本相接,但价格却有很大的优势,从而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反渗透(RO)是以压力为推动力,利用高分子分离膜的透水特性,从而使水质中有机物、微生物和无机盐类从水中分离,达到提纯溶剂(水)的目的。目前市场上使用高分子分离膜(RO膜)大部分来自于美国Hydranautics公司和DOW Chemcal公司,在纯水制造上以芬香族聚酰胺复合膜为主,其*低脱盐能力可达 99.0%〔3〕。
国内反渗透的应用始于70年代后期,*早用于电子、半导体纯水,90年代起在饮用水处理方面获普及,并且进入到家庭饮用纯水。目前在饮用纯水方面以RO为主的工艺占主导地位,直接或配合使用EDR则较少,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:一方面,RO机组的结构相当简单,一般在RO膜销售商的简单指导下即可生产。另一方面,制造周期短,一台普通反渗透机组只需1~2周即可组装完毕。但是RO制造纯净水工艺在流程设计及使用维护方面却出现不少问题,较为普遍的问题有:(1)脱盐率不高,出水电导率达不到要求。(2)采用二级RO处理,投资成本很高。(3)预处理增加软化流程,使制水成本提高。(4)结垢严重,不按技术要求清洗,导致膜性能降低,使用寿命短。
二、 EDR的防垢机理和RO的预处理
(一) EDR的防垢机理
1、EDR的运行程序
EDR系统主要由电渗析本体、整流器及自动控制(倒极)系统组成,其运行过程如下:A状态→倒极,浓淡室互换→B状态→倒极,浓淡室互换→A状态。
2、EDR防垢机理
电渗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垢主要有三类〔4〕:(一)由电极反应和极化产生的主要是钙、镁的碳酸盐污垢。(二)在浓水中,因过饱和而慢慢析出的主要是钙、镁的硫酸盐污垢。(三)在直流电场作用下,带电物质在膜表面的沉积物,主要是有机物、胶体和微生物。极化结垢大多数发生在浓室的阴膜面上,也就是发生在阴膜的阳极面上,因为浓室溶液体系呈碱性,满足CaCO3、MgCO3的沉淀条件,电极极性倒换后,浓、淡室相应地发生变化,使原来在阴膜面上沉积物溶解(此时系统呈酸性),而在阴膜的另一面上又有沉积物生成。通过定时的极性转换,从而打破了CaCO3等垢物的生成条件,便起到自身清洗作用。在负极上因电极反应可生成CaCO3沉淀结垢,以及硫酸盐,胶体等污垢,同样因为频繁转换电极极性,互换浓、淡水室而打破了沉积条件,或使沉积物溶解而随水流(浓水和极水)排出。这样就保证了膜的性能和电极长期稳定,从而确保脱盐率和出水水质的稳定。
(二) RO系统的预处理
从RO纯水制造工艺可知,对于没有EDR系统的工艺流程,其前处理过程通常是加入防垢剂或增加软化装置。根据反渗透系统的设计要求〔3〕,预处理要求的主要指标:①浊度1.0NTU(*好<0.3 NTU),②15minSDI值≤5.0(*好<3.0),③TOC<2.0 mg/L,④余氯<0.05mg/L,⑤ρ(Fe)<0.3mg/L,⑥ρ(Mn)<0.1mg/L。另外,对于TDS≥200 mg/L的水源,按95%的脱盐率计算,一级RO则很难确保电导率<10μs/cm,按目前较多企业控制电导率<5μs/cm,除了较严格的预处理流程以外,TDS的控制亦显得相当重要,本文把进入RO之前的过程全部称为预处理,即包括TDS控制部分,因此,以RO为主要分离装置的纯净水制造工艺中的预处理包括流程如下:
砂滤→碳滤→精滤→防垢→预脱盐
该流程中的前三个环节已为所有厂商或制造商所公认,这里不再赘述。而后二个环节则显得较为杂乱。以加防垢剂、软化器和电渗析占主导地位,采用EDR作为预脱盐及防垢的流程具有以下特点:
(1)  EDR的预处理要求没有RO严格
电渗析器的进水水质指标:①浊度<3NTU,②15minSDI<10,③余氯<0.3mg/L,④TOC<3mg/L,⑤ρ(Fe)<0.3mg/L,⑥ρ(Mn)<0.1mg/L。
(2)  EDR的脱盐率范围广
EDR的脱盐率可在45~95%范围内选择(甚至可达99%),使得EDR与RO配套使用灵活,对低矿化度水质,可选择较低脱盐率,而对高矿化度可选择高脱盐率。
(3)  适用TDS范围宽
对只考虑一级RO的流程,前置EDR适用的TDS范围可在100~500mg/L,甚至更高。按500mg/L的TDS原水,EDR采用85~90%。脱盐水则出水TDS<80 mg/L,经一级RO后电导率可稳定在5μS/cm以内。
(4)  EDR的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低
EDR的运行压力<0.2MPa,以湛江市康宁路自用纯净水工程(工程-1),肇庆市端州八路商业纯净水工程(工程-2),广东省地建集团粤西公司净水工程(工程-3)为例,单独使用EDR与选用软化器DI+RO流程进行比较,经济指标列表1如下:
(5)EDR有效防止结垢
从EDR过程中离子迁移性能可知Ca2+、Mg2+具有较高的选择性,硬度的脱除率大于总脱除率,达到软化的目的。表2列出上述EDR工程的原水及出水水质结果对照。
(6)EDR自动化程度高,故障率低
EDR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,自动化程度高,长期稳定运行。
(7)EDR组件几乎全部国产化,维修方便。
  三、结论
从上述分析,EDR作为RO制造纯水工艺流程中的前处理部分,不但确保预处理过程的稳定可靠,同时可在较宽的范围内降低原水的TDS,既防止结垢,又使后续RO的产水量及电导率有效地控制在*优水平。使用EDR的产水成本仅为DI+RO成本的10~15%,设备投资为DI+RO的 50%,EDR水利用率较高。所以EDR在纯水制造工艺中不但科学可行,同时能给用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。
{dede:pagebreak/}